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肝脏再生分子机制,即通过改变巨噬细胞的代谢,谷氨酸能够在短时间内触发肝脏再生。这不仅是对肝脏生物学理解的一次重大飞跃,也为开发新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例如,通过调节URI1或GS的活性,或者直接补充谷氨酸,或许可 ...
从分子层面观察,URI1蛋白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互动构成了精密的调控开关。当研究人员敲除小鼠的URI1基因时,循环系统中的谷氨酸浓度骤升2.8倍,肝细胞增殖指数提高35%。这种分子开关的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过去认为肝细胞再生是单纯的数量补偿,现在证实这是受精密代谢网络调控的工程。在肝硬化模型中补充谷氨酸的实验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提升42%,证明代谢微环境重构才是再生的核心驱动力。
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期刊中,西班牙的科研团队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肝脏再生的新机制。研究者发现,巨噬细胞在肝细胞内如何利用谷氨酸来加速恢复速度,开创了肝脏再生的全新方向。特别是RPB5prefoldin互作蛋白1(URI1)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关键环节。
谷氨酸可对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代谢重编程,稳定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后者通过转录激活 WNT3,促进依赖 Yes 相关蛋白 1(YAP1)的肝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肝脏再生。URI1 对 GS 的调控是一种维持最佳谷氨酸水平的机制,可能是为了根据机体的内稳态和 ...
Okamoto 等人发现衰老过程中 Wnt3 分泌减少,影响 L1 调节,导致成年神经发生受损,这表明 L1 可能促进 NSC 分化。过去认为 L1 促进 NSC 和 NPCs 分化,因为 L1 在 NSC 分裂时受到抑制,分化后保持激活状态。然而,近期研究对激活的 L1 在 NPCs 中的调节作用有了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