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以沙门氏菌为底盘细胞,构建了一种能在肿瘤组织中高效存活并大量增殖,而在正常组织内被快速清除的合成菌株。研究人员发现,合成细菌在结肠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后,在对多种关键细胞因子进行筛选后,研究团队发现,在细菌治疗肿瘤的过程中,白介素-10(IL-10)对于细菌发挥疗效至关重要。通过进一步定量研究,研究团队发现IL-10R在肿瘤 ...
细菌免疫疗法,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它确实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抗癌策略。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它的威力,科学家们需要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细菌如何在逃避免疫系统“追杀”的同时,又能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近日,一项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揭 ...
2025 年 3 月 4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团队, 在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Bacterial immunotherapy leveraging IL-10R hysteresis for both phagocytosis evasion and tumor immunity revitalization” 的研究成果 ...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治疗肿瘤的“细菌制剂”也频频见诸报道,但可惜的是,至今尚未有成功走向临床的案例。其背后的关键原因是,细菌抗肿瘤机制未能充分揭示,比如“细菌怎么逃避先天免疫系统的攻击?” ...
3月3日这项发表于《Cell》的突破性研究“Bacterial immunotherapy leveraging IL-10R hysteresis for both phagocytosis evasion and tumor immunity revitalization”揭示,答案竟藏 ...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一系列定量实验,他们发现,细菌利用肿瘤内免疫细胞白介素-10受体(IL-10R)表达高,而正常组织内的免疫细胞表达低的 ...
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介导这种效果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效果依赖于CD8?TRM细胞上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的高表达。 为了研究CD8?TRM细胞上IL-10R高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和定量实验。他们发现,IL-10与CD8?TRM细胞上的IL-10R结合,激活STAT3 ...
2025 年 3 月 3 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陈立团队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肖意传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immunotherapy leveraging IL-10R hysteresis for both ...
来自MSN27 天
中国科学家破解细菌与肿瘤的“对话”:治疗癌症不再以毒攻毒正是这种“对话”机制让细菌既躲过了“被杀”,又攻击了肿瘤。 IL-10R迟滞效应导致了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细胞IL-10R高表达特性 科验团队还发现,免疫细胞中存在一种“迟滞效应”机制,使肿瘤组织中的白介素-10受体水平高于正常组织。 通过采集分析27种不同 ...
癌症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抗击肿瘤的新秀,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对抗恶性肿瘤。然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使得传统治疗效果受限。最近,细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关注,因其能够精准靶向肿瘤并调节免疫反应,开启癌症治疗的新篇章。细菌在癌症治疗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由于安全性和疗效的担忧,研究一度陷入停滞。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